365体育在线导航  > 生态建设

保护湿地生态 建设美好家园

设置字体大小:【 】 【打印】 【页面调色板  发布时间:2017-07-13


      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是自然界最富有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景观和人类最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在建设生态文明、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党的十八大明确要求扩大湿地面积,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实施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筑牢生态安全屏障。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湿地保护和修复工作,将其放到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谋划推动,特别是省人大常委会2015年颁布了《安徽省湿地保护条例》,推动我省湿地保护事业迈上新阶段。

秉承资源禀赋,构建湿地保护网络体系

  安徽为全国湿地资源较丰富的省份之一。境内河流纵横,湖泊密布,生境多样,长江、淮河横贯全境,新安江发源于皖南,巢湖为全国第五大淡水湖,分布于淮北、淮南、亳州等地的煤矿塌陷湿地在全国极为典型独特,安庆沿江大型湖泊集中成片,构筑了长江中下游区域享有盛名的华阳河湖群。全省现有湿地总面积104.18万公顷,占省国土面积的7.47%,湿地总面积和湿地率分别位居全国第14位和第13位。为加强湿地保护,彰显资源禀赋,我省积极开展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建设,湿地保护体系不断完善。截至目前,全省有升金湖国际重要湿地1处,升金湖、巢湖、石臼湖、太平湖、扬子鳄栖息地等国家重要湿地5处,已建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23处、湿地公园43处,总面积达47.1万公顷,占全省国土面积的3.4%,全省70%~80%的湿地野生动植物物种得到了有效保护。

依法规范管理,促进湿地资源可持续利用

  "十二五"期间,我省把湿地保护与修复放在突出位置,建立协调机制,完善治理体系,推动湿地保护走上规范化、法治化轨道。

  科学划定湿地生态红线。完成了全省第二次湿地资源调查,连续开展全国水鸟同步调查,与大专院校联合开展湿地价值评估、湿地承载力、湿地生物多样性监测等系列课题研究。在摸清本底、合理评估的基础上,2014年度划定了全省湿地生态红线,明确全省湿地面积不得低于104.18万公顷,并要求各级依法划定湿地生态红线,严格湿地开发利用管理,确保湿地生态功能不降低、面积不减少、性质不改变。组织编制了《安徽省湿地保护规划(2016-2030年)》,已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实施。

  实施湿地生态保护工程。坚持工程带动战略,组织实施中央财政湿地保护补助专项资金项目和湿地保护奖励资金项目,在颍上八里河、贵池十八索湿地保护区等8个单位实施了湿地保护与恢复工程建设项目,在升金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探索建立湿地生态效益补偿制度。使用欧盟赠款115万美元和全球环球基金赠款265万美元,分别在安庆沿江自然保护区和升金湖自然保护区成功实施了湿地保护项目,全省重点湿地生态保护与修复取得明显成效。

  健全湿地保护法规制度。 2011年,建立了由省林业厅、省发改委、省财政厅等14个部门组成的全省湿地资源调查与保护管理部门联席会议制度,省编办批准成立安徽省湿地保护中心。 2012年,省林业厅颁布了《安徽省湿地公园管理办法(试行)》。特别是2015年11月19日,安徽省第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24次会议审议通过《安徽省湿地保护条例》,自2016年1月1日起施行。《条例》对划定湿地生态红线、建立生态补偿制度、实行名录管理、"安徽湿地日"、强化城市湿地管控、加强湿地修复等作了明确规定,为加强湿地保护管理提供了坚强保障。

  广泛开展湿地普法宣传。相继出版了《安徽湿地》《安徽省自然保护区》《扬子鳄的故事》等书籍,制作了安徽重点湿地宣传片,持续开展"世界湿地日""爱鸟周""保护野生动物宣传月"等活动,宣传湿地知识、湿地功能和湿地文化。尤其是《安徽省湿地保护条例》出台后,开展了全方位、多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掀起了湿地普法宣传热潮,形成了全社会珍爱湿地、保护湿地的良好氛围。

携手保护湿地,打造生态文明建设安徽样板

  省委、省政府要求加强自然保护区和湿地公园建设,实施湿地保护与恢复工程建设,严守全省湿地生态红线,吹响了湿地保护的新号角。全省湿地保护工作,要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深入贯彻《安徽省湿地保护条例》,进一步完善共建共享机制,修复湿地生态系统,扩大湿地保护面积,不断改善生态环境,增进民生福祉。力争到2020年,全省湿地保有量达到104.18万公顷,我省长江、淮河和新安江三大流域重要自然湿地得到全面保护,努力实现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有机统一。

  湿地关乎文明兴衰,关乎人类未来。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保护湿地,推进绿色发展,为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为打造生态文明建设的安徽样板作出更大贡献。

信息来源:365体育在线导航管理员 | 责任编辑:365体育在线导航管理员